东八区完了,但油腻没完

娱乐淘金 2年前 (2022) 新周刊
2 0 0
东八区完了,但油腻没完

《东八区的先生们》剧照。

《东八区的先生们》一经播出就引起了东八区人民的声讨,对 " 油腻 " 的攻击浪潮也一次次地成为了社交网络热门话题。 和其他所有意义不明的词语一样," 油腻 " 逐渐成为了一个不假思索就随处张贴的标签。是什么引起了我们的对于所谓 " 油腻 " 行为的过敏反应?在讨论 " 油腻 " 时我们究竟在讨论什么?

张翰执导的电视剧《东八区的先生们》在成功收获豆瓣 2.1 分后被下架,这部被形容为 " 人间油物 " 的电视剧再度把关于 " 油腻感 " 的讨论推到了高潮。

东八区完了,但油腻没完

《东八区的先生们》喜提豆瓣 2.1 分。

早在唐代," 油腻 " 一词就已经开始被使用。

在唐代,无论是作为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如《四时纂要》卷三中 " 一月内忌毒物、鸡猪肉、鲜鱼、酒果、油腻等 " 的记述)," 油腻 " 的具体含义都和食物相关。而到了宋代," 油腻 " 的词义涵盖范围开始扩大。在《苏文忠公全集》东坡续集卷五中有 " 情爱着人如黐胶油腻 " 一句,油腻的使用范围已经拓展到了爱情关系。

到了当下,冯唐的一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更是为已然走红的 " 油腻 " 一词推波助澜。

文学和影视作品里的油腻形象

以张翰为代表的油腻形象在社交媒体一轮又一轮的发酵中被广为人知。油腻更像是一种类似于 " 我要我觉得 " 的自大感的直观性演绎,但文学作品中更多是作者旁观性的叙述,因此会一定程度上消解这种油腻,或者说较之于视觉上直观呈现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里的油腻感人物表现得更加隐晦,但是仔细琢磨仍然能发现他们的存在。

东八区完了,但油腻没完

《傲慢与偏见》中的柯林斯有着隐晦的油腻感。/《傲慢与偏见》(2005 年)剧照

在《傲慢与偏见》中,读者们总会为深情的达西先生和独立骄傲的伊丽莎白之间的情愫动容,而有一位并不是中年的配角把油腻演绎得很好。贝内特一家没有男性继承人,按照当时继承法的规定,家族的全部财产都要由男性远亲柯林斯继承。柯林斯为了某种意义上 " 补偿 " 这个家庭,便提出迎娶家中其中一位女儿的要求。

在简 · 奥斯汀笔下,这位男性的阿谀奉承和虚伪表现得淋漓尽致:知道菲利普夫妇社会地位高,在拜访的时候极尽阿谀奉承之语;向伊丽莎白求婚时,他又普又信地说出像 " 不要觉得自己配不上我,我真的不嫌弃你 " 这样的话。

隐晦的油腻人物也有不少:德国国民作家黑塞的《悉达多》一书中,描述了走上修行之路的悉达多渐渐遁入俗世,踏进欲望深渊而后自觉的过程。渐渐地,他对一切尘世的欲念感到厌恶,意识到自己的灵魂开始枯萎。《巴黎圣母院》里外表英俊潇洒的队长菲比斯虚伪地向爱丝梅拉达示爱,实际上只贪图对方美色 ……

东八区完了,但油腻没完

让 · 达奈扮演国王卫队的队长菲比斯。/《巴黎圣母院》(1956 年)剧照

到了互联网时代,网友抖机灵式的油腻文学又发展出了众多分支:" 丫头,你拒绝我,是在引起我的注意吗?" 的丫头文学、" 头像是我,不满意?" 的爹味文学和霸总文学。人们一边对相关作品打出低分,在评论区留下批评的声音,但这些作品的热度仍然不见消退。

越油越看,这届观众怎么回事?

油腻的东西,为什么我们又恨又看?

按理来说,人们应该对这些含油量过高的作品避之而不及,但事实上存在一个悖论:人们一边厌弃这样的作品,一边却还是大量接触或是观看这些作品,与之相关的二改二创(比如张翰歪头瞪眼吐舌头的表情包)也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

东八区完了,但油腻没完

脑子很害怕,手指却很勇敢。/ 视频网站截图

为什么我们一边嫌弃 " 张翰 " 们的油腻行为,一边又乐此不疲地把他们的大头照发在互联网的每个角落?

影视剧里的油腻形象虽然并不讨喜,但它们确是现有思想观念的产物。

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观众们确确实实能够看到这些油腻形象的现实版言行。

譬如在碍于面子难以推脱的饭局上,对方说 " 不喝就是不给面子 " 时,以及来自异性令人不适的打量目光,我们对类似的话语和行为感到不适,但可能因为对方是你的老板或者亲戚,困于和对方的社会关系或者其他因素,人们并不能直截了当地表达对此的不满。

东八区完了,但油腻没完

网友总结的九大现实油腻行为。/ 视频网站评论区截图

相比于直接的对抗与谩骂,人们对爱说教、无边界感等行为的不满实际上更难直接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观众在观看时并没有直接观看原剧,而是观看由其他人生产的对该剧集的吐槽视频。于是,在轻量级的吐槽视频中,观众的心声得以通过别人之口痛快地表达了出来。

或许还是有人难以理解 " 审丑 " 文化,因为它毕竟颠覆了原有的审美习惯。

与以往不同,当下的文化里," 消解 " 是一个常见的现象。看似天经地义的价值标准及审美标准可以在众说纷纭中逐渐分崩离析。

东八区完了,但油腻没完

越油越看,但并不是真爱看。/《泡沫之夏》剧照

拥有一台手机和一个社交媒体账号,就相当于拥有了能够抵抗传统审美的武器,人们的审美心理也由对美的单向度追求变为一种多向度的取向,从只追求美,到无论内容美丑都乐此不疲地观看。

所以,观众又骂又看的行为矛盾,并不代表内心是喜欢这类价值观畸形的影视作品,只是在观看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网民对千篇一律的 " 美 " 的疲劳感。当我们一边骂着《东八区的先生们》价值观扭曲,一边在和朋友聊天时发着张翰的油腻表情包,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宣泄着自己的压抑心理。

观众们被压抑的情绪,在一部近似于闹剧的电视剧出现后,撕出了一个泄洪的口子。

社交网络时代的平民化和反精英主义色彩,使得看起来猎奇的 " 审丑 ",更加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吐槽性狂欢。

当我们讨厌油腻时,讨厌的是什么?

不论是在文学作品还是在影视作品中,人们天然地会对 " 油腻 " 感到不适。从表面来说,油腻感直观地表现为没有边界感地开玩笑、不修边幅却对他人指指点点、行为粗鄙浅薄等。

实际上,我们讨厌油腻的时候,讨厌的不只是油腻的行为,更是这些行为背后指向的被陈旧观念腐蚀的思想。

譬如骨子里的厌女或者说爱说教的特性。在《应得的权利》一书中作者分享了丽贝卡 · 索尼尔特的亲身经历:她曾经被一位男性用 " 像是在鼓励朋友家的七岁小女孩描述自己怎么练习吹笛子一样 " 高高在上的语气询问她写的作品,而当那名男性意识到自己谈论的书就是面前这位女性所写时,他脸色变得铁青。

东八区完了,但油腻没完

《应得的权利》 [澳]凯特 · 曼恩,章艳 译明室 Lucida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5

譬如说以自我为中心、无限膨胀。不少男性会将大男子主义与有责任感、有担当等同起来,殊不知这种自以为是的包揽全部责任的同时,也在其他人身上施加了冒犯。

值得注意的是,油腻并不能和 " 中年 "" 男性 " 等标签画上等号,只是资本和技术从来都是更青睐具有消费动力的年轻群体,而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年轻一代在以 B 站为代表的网络平台上掌握了足够多的话语权,得到了权力和秩序重新分配的契机后,年轻一代在某种程度上更容易把 " 油腻 " 一词指向中年群体。

东八区完了,但油腻没完

油腻并不能和 " 中年 "" 男性 " 等标签画上等号。/《欢乐颂 2》剧照

" 油腻中年 " 成为了一个固定的话语符号后,标签最终贴在了整个中年群体上面,刻板印象也就此形成。

《东八区的先生们》被下架,但不能保证下一个《东八区的先生们》不会出现,现实生活中,这样的 " 先生们 " 也仍然存在。

东八区完了,但油腻没完

你们不要过来啊。/《东八区的先生们》剧照

想要真正地摆脱油腻感,除了在形象上 " 去油 " 之外,最重要的,或许是给自己的思想 " 去油 "。而观众们对这类作品 " 又恨又看 " 的悖论,在了解其原因后,倒也不觉难以理解了。

参考文献:1、王卫池、李琛《" 中年油腻 " 的社会戏谑与现实再反思》2、孙宝新《常用词 " 油腻 " 的来源、演变与发展》3、杨萍《赋权、审丑与后现代:互联网土味文化之解读与反思》4、黄敏《以 " 中年油腻 " 为例解读网民群体狂欢现象》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4532088e9f0919b84eb752

版权声明:新周刊 发表于 2022年10月17日 am9:09。
转载请注明:东八区完了,但油腻没完 | 快导航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