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死磕“SIM卡”

前沿科技 2年前 (2022) 虚像
3 0 0
苹果手机,死磕“SIM卡”

从 iPhone 诞生开始,苹果公司就开始对于 SIM 卡的改造,并一直延续至今。

2010 年,苹果在 iPhone 4 机型上,首次应用了 Micro SIM 卡,将 SIM 卡的面积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缩小。2011 年,苹果公司再次提出「Nano SIM 卡」标准,并在 iPhone 5 上得到应用,SIM 卡的尺寸进一步压缩到原卡的二分之一。

2022 年,随着 iPhone 14 系列的发布,苹果宣布将在美国本土推出的 iPhone 14 中,取消实体卡槽,取而代之的是 eSIM 卡(Embedded-SIM,即嵌入式 SIM 卡)。这也是苹果首次发布仅支持 eSIM 的 iPhone。苹果称,iPhone 14 提供的 eSIM 服务最多可支持 8 个运营商,同时使用两个电话号码。

这意味着,与 SIM 卡死磕 12 年的苹果,将彻底改变手机通讯硬件的基本形态。而另一方面,与苹果保持亦步亦趋的国产手机厂商,在 eSIM 卡的应用上,将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处境。

eSIM 技术,强在何处

SIM,全名是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识别模块)。因为它一直以卡片形式存在,所以一般被称为 SIM 卡。一张小小的 SIM 卡,除了搭载 CPU 之外,还有程序存储器 ROM、工作存储器 RAM、数据存储器 EEPROM,以及串行通信单元。一个 SIM 卡,基本上就是一个微型计算机。

上世纪 90 年代,2G 通信标准 GSM 在欧洲诞生,并在全球迅速普及。

1991 年,德国捷德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张 SIM 卡,随后卖了 300 张给芬兰运营商 Radiolinja。此后 30 余年,SIM 卡尺寸不断缩小,从最初的银行卡一般大小,变成了如今只有不到小拇指盖的尺寸。

2016 年,GSM 协会发布了智能手机 eSIM 规范,标志着 eSIM 卡正式诞生。eSIM 全称为 Embedded-SIM,即嵌入式 SIM 卡。

eSIM 卡的概念就是将传统 SIM 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设备中,用户无需插入物理 SIM 卡。这一做法将允许用户更加灵活的选择运营商套餐,或者在无需解锁设备、购买新设备的前提下随时更换运营商,还能在全球范围内将终端设备快速接入到当地网络。

与 eSIM 卡相比,传统 SIM 卡在使用中,用户需要换卡、剪卡,实体卡片也占用了寸土寸金的手机物理空间。相比之下,eSIM 的体积仅为传统 SIM 卡的 10%,大大节约了手机的占用空间。

更为关键的是,eSIM 卡让手机用户不用再去营业厅,办理繁琐的各项手续,而是自由地线上激活。按照苹果的通讯协议,一部手机还能同时支持 8 个运营商,这就意味着有出境需求的用户不需要来回换卡。

当然,直接嵌入手机主机结构的 eSIM 卡,也让进一步降低了智能手机的开孔率,手机防水等级和安全性也会因此大幅提升。

国产厂商,难以跟进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搭载 eSIM 卡的美版 iPhone 14 系列推出,中国四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同时表示,不支持手机 eSIM 业务,消费者需考虑清楚购买。

在国内,国产手机厂商也在此前推出过 eSIM 功能,但也都进程不佳。

2015 年,据《IT 时报》报道,华为于当年 6 月在 P8、Mate 7、荣耀 6 Plus 等设备中提供了类似于 eSIM 的 " 天际通 " 国际漫游服务。但此项服务受到了运营商等层面的压力,华为对此升级没有大规模宣传。2015 年 8 月,小米也曾在移动操作系统 MIUI7 中提供了类似 " 小米漫游 " 的功能,后来此服务却不了了之。

对于 eSIM 业务,国内的电信运营商大多只停留着可穿戴设备的应用上。

比如,2018 年起,中国联通在 6 个省份、7 个城市中先后开展了 eSIM" 可穿戴独立号 " 及 " 一号双业务 " 试点。同年,中国电信也在 7 个城市中开展了相同业务,并可支持 4 款智能穿戴设备。2020 年,中国联通与 30 余家企业,50 余款消费互联网智能终端完成了 eSIM 技术对接,涉及种类包括可穿戴、平板、PC 及智能音箱等。

据每日经济新闻援引分析师的说法,目前亚洲一般都是双卡,即一张 SIM,一张 eSIM,国内 eSIM 没有普及,不是技术原因,而是运营商的意愿。苹果推 eSIM 是希望用户到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可以买当地的套餐,直接切换,这样运营商的漫游收费就降低了。

华西证券在研报中也表示,eSIM 手机端核心挑战是运营商互联互通。eSIM 通过 " 空中写卡 " 实现远程配置,可以批量开通、灵活变更签约和变更运营商。不过对于运营商来说,用户转网门槛降低,对用户控制力降低。尤其目前作为偏存量消费级市场,手机侧的 eSIM 政策推进相较于物联网应用,仍需政策与产业多方协同推进。

不过,对于国内用户而言,eSIM 功能虽然前期进展不顺,但并不意味着未来不可能实现。

9 月 15 日,有网友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留言询问,最近 eSIM 卡的使用引起了更大的讨论,请问我国是否有 eSIM 手机卡的推广计划?

对此,工信部回应称:" 我部高度重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坚持在确保用户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和推广。目前,我部正组织相关单位,研究推进 eSIM 技术在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及智能手机设备上的应用,待条件成熟后扩大 eSIM 技术应用范围。"

华西证券称,与传统 SIM 卡相比,eSIM 的核心是引入远程 SIM 配置 ( RSP ) 平台。同时,过去运营商掌控着 SIM 卡的定制和发行,但现在一些终端客户可以简化与运营商对接的流程,甚至直接找到芯片厂商。

从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来看,上游主要是 CA 认证机构、eSIM 芯片厂商和终端芯片厂商,中游包括 eSIM 平台供应商、电信运营商、eSIM 终端和模组厂商,而下游主要是企业用户和消费者。随着产业链协同合作以及相关政策主体带头研究,eSIM 终端应用有望持续推动,未来有望完成从物联网设备到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及智能手机设备的突破。

据 Counterpoint 预测,到 2025 年,eSIM 设备的全年出货量将达到 60 亿的规模。其中,手机端 eSIM 出货设备占到 45%,其余 eSIM 渗透率较高和增长较快的移动蜂窝设备则包含 PC、路由器、手表、汽车、平板电脑等消费类和物联网设备。

(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40dfbab15ec00bd260b2c2

版权声明:虚像 发表于 2022年10月8日 pm12:08。
转载请注明:苹果手机,死磕“SIM卡” | 快导航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