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3年的折叠屏手机,仍未搞清楚“能不能买”

前沿科技 2年前 (2022) 虚像
1 0 0
诞生3年的折叠屏手机,仍未搞清楚“能不能买”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雷科技 leitech

2022 年可以说是折叠屏手机的 " 大年 ",此前更像是新技术尝鲜的产品形态,在这一年纷纷摆出了 " 从尝鲜到常用 " 的姿态。折叠屏越发有着取代影像旗舰,成为各厂商产品线中最顶级存在的趋势,只不过售价变得实际而且可用性高了许多。

华为同时有着内折、外折两种横向折叠屏产品线,三星继续打磨横向和纵向折叠屏以覆盖不同用户群体,小米在第二代产品上调转路线走向轻薄时尚,OPPO 瞄准了较小尺寸机型市场需求,vivo 首款折叠屏便 " 堆料到顶 ",联想试图以 motorola 名义打造商务纵向产品。

折叠屏手机一下子变得好不热闹,原本仅仅是为数不多的品牌探索方向,到了今年就变成了主流品牌皆以高端定位进入各自瞄准的市场空间。消费者可以选择的产品夜变得多元起来,无论是喜欢怎样的产品形态,对厚薄、功能、造型有怎样的追求,都能找到更符合自己的折叠屏。

根据调研机构报告,高端智能手机并未受市场整体降温趋势影响太多,甚至在超旗舰价位上出现了销量持续走高的情况。这对定价仍在万元上下的折叠屏来说是一大机会,但即使是对价格丝毫不在意的消费者,也会好奇在提供新鲜感之外,折叠屏是否有进化到能满足长期使用需求。

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究一番,2022 年井喷的折叠屏手机到底值不值得买?

不完美的硬件,却足够 " 水桶 "

外观对于折叠屏的长期使用尤为重要,早期产品动辄近 300 克的重量以及握持考量欠佳的机身比例,让用户很难将折叠屏作为主要的手机来使用。有的人会搭配一台尺寸较小的常规手机来使用,要么就干脆回归了对于日常使用更加友好的常规旗舰。

2022 年的折叠屏手机均围绕这一点下功夫,纵向产品让展开后的体验更像常规手机,横向产品则是在保证展开后有充分大屏体验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合盖时外屏体验做得与常规手机无异,用户不方便打开也能用得舒服。即便是重量仍在 300 克以上的产品,也对手感有所优化。

耐用性同样得到大量关注,没有人会希望自己握在手中的设备会是轻易损坏的 " 玻璃大炮 "。大量开合后的明显折痕乃至内屏损坏,曾令许多感兴趣的用户望而却步,折痕和耐用性随着水滴铰链被更多厂商采用而有了较大改善,不过覆盖在 UTG 玻璃上的 AR 膜仍可能留下永久痕迹。

无论是哪家厂商,都没有彻底解决折叠屏开合结构带来的相应问题,只能尽可能地使其尽可能地接近常规手机,但想要做到与当前常规产品相差无几的水平,或许得期待行业实现大幅度技术升级。用户在使用时仍需要小心谨慎地接触内屏,也要通过各类保护措施防止跌落损坏。

屏幕关系到折叠屏两种常见形态使用体验,让人欣喜的是,近一年发布的产品都有显示效果上的巨大提升。横向产品的外屏比例和屏占比都在向常规手机靠近,而内外屏在高刷新率、显示规格等方面甚至达到了常规水准,moto razr 2022 的华星光电内屏更让人意外国产屏的进步。

移动平台或者说处理器部分,所有的折叠屏都选择了发布时最先进的旗舰芯片,一方面是高端产品的应有尽有,另一方面则保障了内屏多任务体验水准在线。受限于机身由两个部分各自组成的形态,折叠屏的不会有常规旗舰那么高规格的散热系统,长时间游戏等重负载稍显逊色。

机身形态带来的限制不只在于重负载表现,在同样依赖散热提升功率和速度的快速充电上,目前仍以需要花费半个小时以上充满的百瓦内方案为主。双电芯组合起来的总电池容量也不会超过 5000mAh,本就更耗电的内屏续航表现一般,有产品甚至为厚度而放弃加入无线充电能力。

影像是折叠屏最不旗舰的部分:机身体积和重量限制下无法使用超大底传感器,转而搭载主流的大底传感器,加上大部分机型都没有潜望长焦,因此整体影像表现没有常规旗舰般极致。好在主摄 + 超广角 + 长焦组合常出现在横向折叠屏上,多焦段记录需求仍可以较好满足。

在硬件层面,2022 年的折叠屏手机正在逼近当下能够做到的极限:重量尺寸和手感难有明显不足,屏幕显示、整机性能已与常规旗舰无异,只是可靠性死角仍需等待技术重大突破。身形限制了充电、续航、影像发挥,不过各厂商都在尽可能提供相对齐全规格,至少不留体验短板。

系统体验开始利用折叠特性

折叠屏有了能堪一用的硬件,不过是走向更多用户的前提,更关键的在于是否为相应场景和应对潜在需求,打造出一套适合的操作系统与体验。iPhone 能够在短短几年间重新定义智能手机形态,就在于其运行的操作系统结合硬件共同打造体验,促进移动互联网全方位进化。

今时今日我们能接触到的折叠屏系统,更像是针对大屏幕下使用尽可能提升效率,将原本常规手机层面的操作习惯延伸到更大画幅、更方正比例的环境中。当然这些都是横向折叠屏的变化,纵向折叠屏展开后就已经等同于常规手机,合盖后小小外屏的交互仍处于 " 添头 " 范围。

最容易被普通用户感知的,是将多个应用同时呈现的多任务体验。现在所有的折叠屏都能在大屏上提供分屏 + 小窗多任务共同运作,理论上来说多任务能够带来使用效率提升,不过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改变交互而非花拳绣腿,对于这个相对年轻的手机细分赛道还有得研究。

在三星新近发布的 Galaxy Z Fold 4 上,用户可以通过底部的应用图标在不同的任务界面快速切换,有种桌面系统的多任务管理风格。而在国产厂商的系统中,则是标配了可快速访问应用分屏组合的能力,而且都以各自的交互理念,提供了三指滑动即可从单应用进入分屏的功能。

另一个有不少厂商在意的,是屏幕尚未完全展开固定在较大角度的悬停模式,此时内屏的上半部分可作为纯粹的显示界面,下半部分则进行相应的交互功能。这类创新试图满足诸如特殊拍摄角度时的便利性、无需额外支架用来观看影片等场景,但始终更类似噱头而非实用功能。

真正让我们认为折叠屏系统体验正在变好的,是针对长期使用暴露出来的问题的改进,比如展开 / 合盖切换前后,内外屏内容显示状态应该做怎样的变化。早期折叠屏还需要手动重启应用调整显示比例,现在基本实现了应用界面自适应调整,所有操作都可以不被打扰地无缝延续。

内屏尺寸普遍来到了 8 英寸水准,如何利用好这个比例在手机中相当特殊的屏幕,是厂商改进折叠屏系统时的思考题,做不好不要紧但做好了能赢得额外好感。一类常见做法是对应用单独设置比例,即使放弃显示面积也要保证效果,小米 MIX Fold 2 甚至能只用半屏玩游戏。

总的来说,操作系统层面仍处于发展阶段,能看到一些针对实际体验的改进,但本质上还是在常规手机系统的长线延伸,做的是加法而非乘法。厂商需要用更多研发资源发掘大屏幕以及双屏切换的潜力,拓展出更多有实际价值的独有体验,让折叠屏不会停留于硬件层面的大。

应用生态终于迈过 " 生死线 "

应用生态是硬件、系统之上的又一环节,当我们谈及 iPhone 和 iOS 有多么伟大的同时,始终无法绕开千万应用开发者共同参与的应用生态。是一个个应用承载的服务和内容,构建起我们所熟知的移动互联网,最终推动现代智能手机演变成今天的形态,折叠屏有必要为之做好准备。

这也是用户放弃折叠屏的最大阻拦:应用没能在大尺寸内屏正常显示,强行横向拉伸出来的画面几乎无法使用;当时略显奇葩的超长屏幕比例,使得回到外屏的体验也不尽人意。轻薄机身或许能消除用户拿起折叠屏的最后一公里,但长期使用的最后一公里,需要有应用生态解决。

在系统内置应用层面,手机厂商们已经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借着安卓平板复兴的势头,折叠屏下的系统应用大屏布局一并更新,都没有再呆板地把界面拉伸填充,而是利用左右分栏、卡片灵活布局等方式,呈现信息密度与显示面积相匹配的内屏界面,提升效率和便利性。

目前已经有部分应用响应手机厂商号召做出改变,影音娱乐、移动办公等领域,针对大屏下面的显示和体验进行完善。这些应用尝试与内置应用一样,在外屏显示时与常规手机上保持一致,而打开内屏又会有针对大屏的专用界面与交互,把增加的显示面积利用上。

将应用上下层级界面改为左右并行显示的 " 平行视界 ",在改善安卓平板应用体验后又辐射到了折叠屏。如此做法对于应用开发和手机厂商后期维护的成本都相对更低,而且用户也无需付出精力去理解为什么内外屏显示的应用界面有何区别,直接上手使用就是。

今年年中,预先提供了大屏下相应体验规范和开发接口的 Android 12L 系统到来,使得手机厂商不必单独在应用适配上耗费太多资源,可以立享行业进步带来的应用生态丰富度。推动第三方应用厂商把适配新统一标准又快又好地完成,就成了各厂商接下来需要一致进行的工作。

相较最初的横向折叠屏产品,现今的应用生态已经有了长足进步。手机厂商从系统层面给体验改观预留接口,应用开发者也愿意顺应趋势做出改变,折叠屏内外屏幕切换的核心价值终于能有效利用。只不过,让更多应用可以更好地在大屏幕上显示,是需要持续投入的长期工程。

折叠屏在变好,但还没成为大势

在 2022 年的折叠屏手机值不值得买的问题上,我们得到了相对明确的答案。

如果只是想要用上更高规格手机功能,对目前仍属主流的影像、游戏、充电等场景有足够高要求,希望手机相对皮实经久耐用的话,那么折叠屏并不适合你。为了满足折叠这一根本,折叠屏做了较多取舍,也就没法成为让所有人满足的全能旗舰。

反过来,如果你不在意拍照表现、游戏稳定性、充电速度是否有达到当下的极致,而且对提升移动互联网使用效率提升有明确需求,就是想要足够便携的大屏幕打破瓶颈,不在意售价和潜在的损坏可能性,那么当下的折叠屏已经做好了准备。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16af1d8e9f094a407d949c

版权声明:虚像 发表于 2022年9月6日 am11:28。
转载请注明:诞生3年的折叠屏手机,仍未搞清楚“能不能买” | 快导航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