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界社交规律:同一屋檐下,为啥貌合神离?

前沿科技 2年前 (2022) 虚像
0 0 0

很多铲屎官因为白天要上班,无法陪伴小猫,就会再多养一只或几只猫,组建一个多猫家庭,希望它们能够 " 相亲相爱 "。

​猫界社交规律:同一屋檐下,为啥貌合神离?

love&peace

然而,铲屎官不在家的时间里," 猫猫大战 " 却已经进行好几个回合了!

​猫界社交规律:同一屋檐下,为啥貌合神离?

猫:早就看你不顺眼了!

如今,猫作为自然界里的独居动物,早已被人类驯养而群居在一起。

俗话说," 日久生情 ",这句话用到家猫身上,能适用吗?

或者说,它们是否真的会因长期的陪伴而将彼此视为亲密的同伴呢?

今年 7 月,来自日本麻布大学的研究团队,试图通过分析家猫的激素水平、肠道微生物组和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来揭示家猫如何适应群居生活。

结果很残酷。

尽管多只家猫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形成了良好的关系,但它们可能并没有将对方视为亲密的伙伴。

​猫界社交规律:同一屋檐下,为啥貌合神离?

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在科学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

​猫界社交规律:同一屋檐下,为啥貌合神离?

测一测 "猫际关系 "

在此次研究中,来自日本神奈川县同一个收容所的 15 只家猫(已绝育)参与了为期两周的实验。其中公猫 10 只,母猫 5 只,平均年龄在 4.2 ± 2.3 岁,并被随机分成 3 组,轮流进行实验。

在实验期间,每组家猫被安置在麻布大学的固定房间里。房间里设置了 5 张以上的床,它们可以自由选择在哪里休息。

另外,房间里还有 5 个垃圾托盘、2 个食物碗和 2 个水碗,所有猫都吃同样的食物。

研究团队借助摄像头和红外灯来观察、记录家猫的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情况。此外,团队还测量它们尿液中的激素水平,并收集粪便以评估肠道微生物组中的微生物种类。

他们希望,通过研究家猫的社交性、激素浓度和肠道微生物组之间的关系,可以进一步了解家猫的群居策略是否与典型的群居动物相似。

也许它们与其他群居的哺乳动物类似,能够形成 " 群友 " 关系;也许尽管生活在同个环境中,由于它们固有的孤独性,会导致相互冲突。

有些家猫,生来孤独

基于对群居动物的历史研究结论,研究团队提出了三个假设,并根据监测到的数据展开分析。

假设 1:皮质醇和睾酮浓度高的家猫宽容度会相对较低,会表现更有攻击性

皮质醇的主要作用是根据行为反应的需要增加葡萄糖的代谢,也被称为 " 压力荷尔蒙 "。当动物面临某种威胁时,这种能量产生是必要的,研究证明,具有较高皮质醇浓度的个体表现出增强的攻击性或恐惧反应。

睾酮是雄激素家族的一员,与攻击性呈正相关。值得注意的是,皮质醇和睾酮交互调节攻击行为。本次研究中,研究团队观察到睾酮浓度和主动逃避行为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在本次研究中,假设 1 得到了证实,皮质醇和睾酮浓度与猫之间的接触、食物分享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

​猫界社交规律:同一屋檐下,为啥貌合神离?

图 | 不同激素(皮质醇、睾酮和催产素)之间的相关性(来源:该论文)

数据显示,皮质醇和睾酮水平高的家猫与其他猫的接触较少,并且睾酮水平高的家猫更有可能试图逃跑。而皮质醇和睾酮水平低的家猫则会表现出更高的容忍度,更适应群居生活。

假设 2:催产素浓度高的家猫会表现出更多的亲和行为

催产素是一种肽类激素,以其在影响生殖行为(如交配和孕产妇护理)方面的作用而闻名,并能调节与群体内的 " 照料和防御 " 相关的各种社交行为。因此,团队预设如果家猫作为 " 群友 " 共同生活,催产素可能会在它们之间诱导一种 " 抚育 " 行为。

然而,结果与假设 2 相反,催产素浓度高的家猫没有表现出预期的 " 具有归属感 " 的行为。在这项研究中,团队观察到生活在同一空间的家猫之间的催产素浓度与亲密接触之间存在负相关,催产素浓度高的个体很少表现出与外群体成员的互动行为。

假设 3:经常接触的家猫肠道菌群相似,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与猫体内激素浓度之间存在联系

研究发现,个体之间的接触频率越高,肠道微生物组的相似性就越大。当动物被安置在一起并共享环境时,由于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机会增加,它们的肠道微生物的相似性增加了。

此外,也有实证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可以通过调节下丘脑的催产素分泌来改变宿主的社交性,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也与行为模式和皮质醇分泌有关。

因此,研究团队认为," 家猫体内的睾酮和皮质醇浓度越低,它们就越能共享空间并共同生活;但催产素越高,亲和行为就越少,它们就越孤独。

家猫的催产素高并不等同于亲近,它们可能不会将生活在同一空间的其他猫视为具有亲密关系的伙伴。"

​猫界社交规律:同一屋檐下,为啥貌合神离?

然而,这项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虽然参与实验的猫来自同一个收容所,但两周的实验时间可能太短,它们无法形成紧密的关系。

此外,各组成员的性别构成并不一致,仅雄性和仅雌性群体的实验可能更有助于阐明性别对群体生活的猫的适应性意义。

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研究人员将进一步加深对家猫群居的理解,比如将观察时间由两周延长到几个月,以及进一步阐明激素与社会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猫咪心事:避免尴尬,保持独立

有观点认为,猫的不合群,确实是有原因的。

从动物行为学角度来看,英国林肯大学行为兽医学教授丹尼尔 · 米尔斯(Daniel Mills)认为,猫进化出了很多与其他猫保持距离的机制,比如它们会在自己的领地周围撒尿,以避免与其他猫的尴尬碰面。

甚至,如果不小心碰到,它们就会竖起毛发,并伸出爪子。

不过,随着家猫群居日益普遍,科学家发现猫对于群居的厌恶也许正在减弱。

2014 年,科学期刊《比较心理学》(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上发表的研究探索了家猫的个性特点。

研究显示,虽然猫具有精神质、冲动、抗拒接受命令的个性,但家猫的不合作性其实比野生猫科动物要弱很多。

研究人员把家猫和其他四种野生猫科动物进行比较——苏格兰野猫、云豹、雪豹和非洲狮——在整体个性方面,家猫与狮子最相近,而狮子在野外群居,结为团队,共同捕猎。与祖先相比,家猫在 " 忍受 " 彼此的陪伴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

​猫界社交规律:同一屋檐下,为啥貌合神离?

此外,家猫也并不是完全反对社交。只不过无论是与其他猫相处,还是与主人相处时,它们都要自己做主。" 在很大程度上,家猫保留了独立性,只在需要时彼此接近。"瑞士猫科动物专家、动物行为学家丹尼斯 · 特纳说。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626cb8e9f090a7042d1bc

版权声明:虚像 发表于 2022年8月12日 pm8:57。
转载请注明:​猫界社交规律:同一屋檐下,为啥貌合神离? | 快导航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