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快充标准体系?前途光明、但道路或将很曲折

前沿科技 2年前 (2022) 虚像
4 0 0

如今手机行业的 " 好日子 " 俨然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一点在各大统计机构所公布的数据中也都有所体现,并且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的态势已持续了一段不断的时间。而当蓝海变成红海,手机厂商们从做蛋糕变成抢蛋糕,内卷的程度自然也逐步升级,想必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各厂商在影像与快充方面的 " 争奇斗艳 "。

统一快充标准体系?前途光明、但道路或将很曲折

如果说 Android 用户在面对 iOS 用户时最大的心理优势,必然就是快充了。在如今 Android 阵营普遍配备 80W、100W,甚至 200W 快充,十几分钟就能充满电池的情况下,iPhone 至今还在用着最高功率仅 27W 的 " 慢充 "。不过 Android 机型混乱的快充协议也让用户的实际体验大打折扣,如果将 A 品牌的手机搭配 B 品牌的充电头使用,快充效率一下子就会从云端坠落到地上。

这样的结果,往往就是如果使用第三方充电器,Android 机型的充电效率甚至会与 iPhone 没有本质上的差异,两者都是只能使用通用的 USB PD 协议。

而这种手机厂商之间快充协议的不兼容,不仅仅让消费者感到无所适从,也让有关部门看不下去了。日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发起成立 " 终端快速充电技术与标准推进委员会 ",并且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尽快构筑统一的快充标准体系。

统一快充标准体系?前途光明、但道路或将很曲折

根据官方的说法,推动建立兼容统一的快充技术标准势在必行,应不断健全以自有技术为核心的快充标准体系,逐步实现我国智能终端设备充电标准的统一,减少电子垃圾、助力产业实现绿色发展。从环保的角度出发,我国统一快充技术标准与欧盟试图统一电子设备充电接口一样,无疑都是出于环保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智能手机和物联网设备的年出货量已超过 20 亿台,每年仅多余的充电器就会产生超过 1.1 万吨的电子垃圾和 60 万吨的碳排放。

所谓快充技术,是指手机与充电器之间实现连接、识别、握手的方式。在功能机以及智能手机早期,绝大多数手机还使用可拆卸式的电池设计,并且当时 Micro USB 接口是主流,其主要功能是传输数据、充电只能算是 " 添头 ",因此也几乎没有手机厂商去 " 折腾 " 快充技术。然而在电池技术进步几乎停滞、手机普及一体化设计、APP 功能愈发繁复的情况下,续航也成为了用户的痛点。

统一快充标准体系?前途光明、但道路或将很曲折

在手机电池不可拆卸、且机身内部空间限制了电池不可能无限制膨胀的情况下,缩短充满电池时间的快充技术就是从另一个方向解决续航问题的手段。由于功率等于电压乘电流,因此早期快充技术主要就围绕电压和电流这两个因素,诞生了低电压高电流和高压低电流两种方向,但因为 Micro USB 接口能够承载的电流最高仅 2A,因此彼时高通的 QC、联发科的 PE 走的都是高压低电流方向。

而同一时期,爆红的 " 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 " 背后,则是 OPPO 的低电压高电流方案。当年用户 OPPO 旗下支持 VOOC 快充技术机型的朋友应该会有这样的印象,OPPO 手机配备的数据线与常见数据线并不相同,其接口处会是特别的绿色,而这其实就是 OPPO 改进了 Micro USB 的接口,通过增加触针、使用自家充电头来实现大电流快充,并且这也是私有快充协议的雏形。

统一快充标准体系?前途光明、但道路或将很曲折

但快充最理想的解决方案自然就是大电压 + 大电流,这时候分压用的电荷泵或是将多个电芯串联起来分散电压,使用放电倍率(C 数)更高的电池来承受更高的电流,也成为了新的解决方案。然而单纯的快充其实是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毕竟加大电压和电流毫无难度,真正困难的是如何在使用电荷泵、多电芯 / 充电 IC 的情况下实现更高的转化率,降低电能转化为热能的比例。

这也就是为什么魅族方面在 2017 年 MWC 上发布了 55W 超级快充技术,但直到 2021 年秋季亮相的魅族 18s Pro 上,使用的还是 40W 快充方案。华为在 2017 年发布的 P10 上商用 22.5W 快充时,实验室里就有了 200W 快充,但到了 2021 年正式商用的方案才有 66W。而在保持温度可控的情况下尽可能实现更高的充电功率,也早已成为手机厂商认定的技术竞争力所在。

统一快充标准体系?前途光明、但道路或将很曲折

为了实现 " 低温快充 ",欧加有 VOOC、vivo 有 SuperFlashCharge、华为有 SuperCharge、小米有澎湃秒充。目前,拥有 200W 超快闪充的 iQOO 无疑站在了顶端,接下来是欧加的 150W、努比亚的 135W、小米的 120W。但如果混用,结果就是体验瞬间下降数个档次。当然,这其实也是手机厂商有意为之,如若不然,消费者又怎会对自己花费巨资研发的快充技术有更为切身的感受呢。

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私有协议在带来充电效率提升的同时,其实也降低了通用性。想必用过各类共享充电宝的朋友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共享充电宝的效率和使用原装充电器可谓是不可同日而语。而从社会层面来说,私有快充协议带来的充电器、数据线专用,同时也意味着资源的浪费,对于环保显然会有负面影响。

统一快充标准体系?前途光明、但道路或将很曲折

但遗憾的是,如果从手机厂商的角度出发,将自研的快充协议适配其他品牌机型其实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毕竟这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沟通成本。授权费用过高、其他厂商不会买单,可授权费用低、几乎就等于是既削弱自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挣不到钱。因此当下还在做公有协议的厂商,往往是高通、联发科、USB IF 等上游供应商或行业组织。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论是一年前华为、荣耀、小米、vivo、OPPO 成立的快充联盟,还是如今的 " 终端快速充电技术与标准推进委员会 ",统一快充标准在名义其实并没有太多难度,但实际推行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而这则是因为快充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后,不同厂商的技术路线已经大不相同,所以也导致各家利益诉求会有极大差异,但弥合分歧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统一快充标准体系?前途光明、但道路或将很曲折

去年成立的快充联盟在信通院牵头下曾推出《移动终端融合快速充电技术规范》,并基于该规范做了一个融合快充标准(UFCS)。UFCS 协议是从充电器到手机的交互流程规范采用与 USB PD3.0 类似的策略,通过多档调压来实现不同功率的输出,并最终可达 200W 以上的通用协议。然而 UFCS 几乎是一个充满妥协痕迹的协议,这或许也喻示着其未来极有可能会步统一推送联盟的后尘。

早在 2019 年,谷歌方面曾做了一个在 Android 框架内统一快充标准的决策,也就是要求所有 Android 机型都必须支持 USB PD 快充协议才能使用 GMS 服务。尽管咋一看,这似乎让海外市场的 Android 手机快充兼容性问题迎来了解决方案,可现实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手机厂商确实让产品都兼容了 USB PD 协议,可功率却只有 15W、20W,等于是 " 蒙混过关 "。

统一快充标准体系?前途光明、但道路或将很曲折

在某种意义上,就与 2019 年谷歌要求所有 Android 手机必须支持 USB PD 快充协议,才能使用 GMS 服务一样。这其中的问题就在于,不同机型的市场定位不同,导致厂商能够给手机配备的快充规格也是各有不同的,就导致了无论 USB PD、还是 UFCS 必然要有快充级别区分,那么手机厂商就可以只兼容最低标准的 USB PD 或 UFCS。

更为重要的是,从成本的角度出发,在 USB PD、QC 两大协议之外另起炉灶,就代表 USCS 需要与前面两者有所差异。当然,UFCS 最大的亮点是支持厂家自定义鉴权,可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实现私有功能,这也确实保障了各厂商的利益,但结果就是 UFCS 不再具备成本优势,反而可能会是最贵的快充协议。因为既要兼容又要实现鉴权的情况下,电源管理芯片的复杂度就会提高、鲁棒性就要降低,成本自然就会上升。

统一快充标准体系?前途光明、但道路或将很曲折

所以将来如果真的有支持 UFCS 的快充适配器上市,其价格上或许能与苹果的原装充电器有得一比。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274fa8e9f090ef13237ba

版权声明:虚像 发表于 2022年7月28日 pm9:32。
转载请注明:统一快充标准体系?前途光明、但道路或将很曲折 | 快导航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