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觉得她晦气

值得一看 2年前 (2022) 虚像
3 0 0

今年国内影迷最热闹的"地下狂欢",正在上演。

四个月前已经开始酝酿。

号称"华语十年最强恐怖片"

上映后票房已破1.6亿台币,位列台湾鬼片影史票房第二,豆瓣开分8.0。

前排影评一条比一条吊胃口:

"目前华语没有比这个更恐怖的";

"平常爱看恐怖片的我现在还在腿软"。

当然国内院线依然无缘。

好不容易等到昨天下午,片源在奈飞线上公映,冲到豆瓣热搜榜首。

然而。

评分却从8.0一路降至6.8。

怎么回事?

所有激动、赞叹、失望、愤怒……

都关于这个字——

我不觉得她晦气

Sir昨天早早充好了奈飞会员,掐着点播放,并在晚上夜深人静时独自二刷(就这样还是没顶住中间暂停缓了缓)。

相应的解读和影评大家应该都看了一些。

Sir今天来一篇进阶版。

结合电影里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以及电影外的背景资料、导演采访。

回答三个目前吵得最凶的争议:

1,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

2,恐怖吗?

3,晦气吗?

开始正文前Sir想分享导演柯孟融一句话。

关于《咒》的初衷:

我只是把自己最害怕的东西集合起来,分享给观众而已

问题或许就出在这句话。

导演没有骗人——

电影之所以能在国内掀起如此大的舆论。

恰恰在于,这次"分享"太彻底了,他"害怕的东西",离我们太近了。

我不觉得她晦气

温馨提示:本片部分镜头包含密集/晃动/虫类/精神暗示等恐怖元素,易引起生理不适,请谨慎选择观看;本文涉及轻微剧透,介意的毒饭可先收藏。

01

一封母亲的遗书

"你们相信祝福吗?"

若男(蔡亘晏 饰)对着镜头面前的我们,缓缓说出这句话。

她说。

其实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相信我们的意志可以改变事物的结果。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她有自己的苦衷。

不久前。

若男自己的精神状态刚刚好转,便将6岁的女儿朵朵(黄歆庭 饰)接回家抚养。

在这之前,小姑娘一直由爱心人士启明(高英轩 饰)照顾。

她叫他"爸爸"。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母女团圆,刚开始一切正常。

但就在教会女儿写自己的大名后(关键信息)。

怪事,便在身边,接连发生。

"陈,乐,瞳"

我不觉得她晦气

身边闪现大量蠕虫;女儿眼里产生异物;扫地机器人自动开机……

冷不丁停电。

楼下,灯光一闪一闪。

空无一人的电梯在深夜突然打开。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不只你被吓到。

若男也快疯了——

她发现女儿的行为也越来越怪异。

深夜念叨自己的名字;照CT,发现居然有四排牙齿;半夜说房间有"坏坏",求妈妈把"坏坏"赶走。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不仅如此。

朵朵还趁人不备,爬上阳台,往下一跃——居然安然无恙。

我不觉得她晦气

但在这之后。

她便像中邪一般。

皮肤溃烂,手脚皱起,半身不遂。

前。

方。

高。

能。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这也是开头那一段"祝福"的由来。

若男希望屏幕面前的我们,可以一起陪她念这句咒语——

"火佛修一,心薩嘸哞"

我不觉得她晦气

她说。

这样可以集结力量,帮助朵朵渡过难关。

求我们,救她的女儿。

我不觉得她晦气

因为她曾触发一个恐怖的禁忌。

六年前。

怀有身孕的若男、男友阿东和弟弟阿原组成"破鬼特工队",拍摄民俗传说。

这天,他们来到兄弟俩的老家——陈村。

据说这里的村民信仰诡异,村内还有一条"不可说"的秘道。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也是巧了。

村里的姨婆一来,就看出若男身怀有孕。

想将她献给神明"大黑佛母",当然,包括她肚里的小孩。

同时附加条件:

神明要的不是她们肉体,而是名字——从此真名不能再用,不能再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关键信息+1)。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于是若男为了拍下更多真相,自愿被村里祭祀的小女孩带走,进行"法事"。

而阿东和阿原,则跑去秘道探险。

结果。

一个被焚祭,一个疯魔。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时间回到现在。

若男带着朵朵别无他法,只好和启明一起到处求门路,甚至拜访会作法的神公神婆。

可哪知,不仅孩子没有好转。

神婆夫妇二人,一个死,一个——

我不觉得她晦气

所以现在。

若男说,她只有我们了。

你。

愿意帮她吗?

02

你到底在怕什么

Sir开篇说了,本文只涉及"轻微剧透"。

对。

以上只是电影最表面的一层故事。

有没发现哪里不合理?

比如,妈妈为什么要在犯禁后,再把女儿接回身边?

接回身边后,又为什么亲自教会她写名字?(女儿这六年用的一直是乳名"朵朵",而不是被诅咒的真名)

还有那个片尾一闪而过的镜头:

我不觉得她晦气

OK,Sir不能提示更多了。

种种迹象表明——

女主母亲,并没有看上去那么"清白"。

这就涉及第二个争议,《咒》到底恐怖吗?

在Sir看。

如果以视觉带来的惊吓和刺激来说,《咒》并不算太激烈,它的"恐怖"更多来自沉浸的氛围感,以及挑衅的互动感。

尤其后者。

正印了电影那句台词:你了解越多,"诅咒"越深。

观影前有必要了解的,是这段真实新闻——

"2005年,高雄市吴姓油漆工全家自称神明附身,全家起乩多日未进食。家人拿拐杖、神主牌互殴,以点燃的香烧皮肤,甚至互相泼粪,喂食粪便。二十八岁的大女儿起乩多日,暴毙身亡,法医鉴定是多重器官衰竭致死"。

直到大女儿死后。

一家子人,才逐渐清醒过来。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这正是导演要分享的,"观众最害怕的东西"。

正如血浆之于欧美,鬼怪之于日韩,僵尸之于香港……

民俗禁忌——

显然是华人,尤其是台湾的"恐怖特供"。

(前方高能预警)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红衣小女孩2》《尸忆》

但《咒》没有选择台湾本土已有的民俗故事。

而是从剧本到美术,特效到反转,服务于一个全新的体系——虚构"大黑佛母教"。

虽说导演在采访中曾提及灵感来自于云南教派。

譬如片中的大师"释空云",原型是云南的禅宗高僧释虚云。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但结合画面以及剧情元素。

许多人仍觉得"大黑佛母",像是印度的"大黑天"与台湾著名邪教"圣母",或是台湾土神石母的结合体。

母神形象。

却啖人血肉。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 大黑天

因涉及到宗教祭祀,顺理成章引出电影的第二大优势。

恐怖元素的密集。

佛母庙天花板上的孔洞;朵朵嘴里的牙齿;身上蜂窝状的溃烂;当然还有最后一幕,佛母的脸。

(Sir贴心不放图了)

不舒服吗?

不舒服就对了。

这就是和观众互动的一部分。

——让"诅咒",更直白。

我不觉得她晦气

不仅如此。

迎合邪教元素的血腥恐怖(Gore Horror)——秘道中的腐肉,中邪之人不断掉落的牙齿,若男突然间流下的鼻血等。

让无数观众崩溃的蟑螂,被拍死的蠕虫,以及吃头发的蛤蟆,属于恐怖片中较为少见的"昆虫恐惧"。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最后,少不了打破"第四面墙"。

利用视觉残留,以及视觉错觉效果和"不让想/偏要想"的心理暗示,将互动做到最足。

然后。

反转,打碎。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马车轮效应(WagonWheel Effect)

一个细节是。

若男和启明驾车"鬼打墙"那一段,电线杆上曾出现白色人影,之后收音机自动响起,播报焦尸死亡新闻。

我不觉得她晦气

许多人没看懂,却依然觉得恐怖。

为什么?

诡计藏在"焦点":

汽车一次一次不断回到原点。

白色人影的对焦,也一次比一次准,直到最后第三次才做到最清晰。

我不觉得她晦气

当时看不懂没关系。

要的,就是让你沉浸、怀疑,并且后怕。

因为电线杆那个上面的东西

(就是)那个心理医生

她就是那个上吊的焦尸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除此之外。

其他一些故事上较为模糊的部分,导演都在幕后采访中给出了解释。

知道剧本上仍有不足。

于是这波自问自答,算是补救。

比如朵朵跳楼,取回菜刀的桥段,来自于导演的童年阴影。

我不觉得她晦气

秘道中四处摆放的镜子,实则形成阵法,互相折射,如迷宫般困住佛母。

最后的结局,若男将所有镜子打碎。

——佛母因此也被解禁。

我不觉得她晦气

至于陈家村的人们。

大概就像台湾那些曾经风靡,如今荒芜的宗教团体。

被城市隐藏的他们,只有自己知道身上曾背负什么样的业障。

我不觉得她晦气

以及最后。

朵朵死了吗?

这个问题,导演说——

问你自己。

答案,电影一开头就告诉你了。

我不觉得她晦气

03

我们容不下"咒"吗

最后,最扎眼的争议——

我不觉得她晦气

不只是豆瓣刷一星。

部分观众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场外言论"。

有说导演夹带私货,恶意诅咒观众;也有说是导演对看盗版人群的报复;还有人扬言其中的咒语是真的,故意被流传出来为祸民间。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真的吗?

Sir绝对捍卫观众针对一部电影自由评论的权利,前提是,针对电影。

作品层面,《咒》不是没有瑕疵。

太多恐怖手法和桥段,资深恐怖影迷一眼能看出拼凑和借鉴痕迹。

比如全身写满经文的献祭,大量伪纪录片式视野局限的手法重复,甚至"诅咒接力"的核心剧情也不算新鲜。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当然。

观众的"信以为真",某程度也证明了电影的成功。

导演不止一次强调过:

影片的宗教设定均为虚构,请大家不要害怕。

"大黑佛母之所以能让人有所触动,是因为大部分经费都花在了神像的设计和制作上。"

就连佛母的脸。

柯孟融都做过20多个版本。

包括经文、咒语和手势,都是幕后团队的努力,而绝非对现实宗教的照搬。

-所以看完蛮多人说

这是真的某个宗教来的吗

-那时候美术指导在上面下很大功夫

包括那个(壁画)都是我们自己画的

我不觉得她晦气

而之所以如此用心。

正因为,《咒》不光是一部恐怖电影。

——它也是导演的一片"自留地"。

翻翻柯孟融的前作就会发现。

这位青年导演,几乎在《咒》之前,并没有出过什么大热的高分作品。

我不觉得她晦气

但在社交平台上。

一直热爱电影的他,这么写道——

"从小喜欢万圣节的整人玩具,喜欢说鬼故事,喜欢讲笑话,我喜欢人们因我而起的各种情绪。"

"那是我最大的奖品。"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而关于《咒》。

他也坦承,自己将会做一个"一字宇宙"。

以《咒》为首,其后则是《醃》《困》《偶》《葬》——全部取材于台湾发生的真实恐怖事件。

例如《醃》会做成传统鬼片,《困》则是亲情惊悚。

而《咒》系列。

第一部大获成功,第二部已经在制作拍摄中。

导演说了。

这将会是一个以"朵朵"为主视角的全新故事:一个只会发生在小孩身上,内核却全然成人化的作品。

我不觉得她晦气

而之所以说是"自留地"。

大概除了对恐怖的热爱之外,在《咒》里,我们还能看出柯孟融的一点私心。

比如那个最后,基本上都来不及被看见就关掉的黑屏。

"Black Nose"。

是柯导已经去汪星的小狗,名叫黑鼻。

我不觉得她晦气

而这样的温情。

在电影中,最明显的表达便是亲情。

壁画上的细节中,灵童几乎都统一望向佛母,呼应着朵朵对爱的渴望——没有爸爸,启明出现;失去妈妈,若男回归。

若男或许自私,但最后也不难看出她的自省和愧疚。

不然。

也不会有这美到与全片"脱节"的一幕。

我不觉得她晦气

在此之上。

Sir还想分享一个私人的观察和解读。

电影中最多的意向,大概是"洞"

秘道、朵朵身上的溃烂,掉光牙齿的口腔、滴血的天花板、佛母的脸,或是无所不在,对准彼此的镜头。

以及一个最明显的——海报。

我不觉得她晦气

在另一版海报上,导演甚至设计了一只长满洞的手(图就不放了)。

洞。

小的是窟窿。

大的是深渊。

里面是看不清,填不满的虚无。

就像若男给到观众最多的镜头,就是她那双睁大的,黑漆漆的双眼。

我不觉得她晦气

当你知道早在六年前,她已经知晓腹中胎儿遭厄,为母爱割舍亲情。

六年后却因邪念,将女儿接回。

墙上不是"欢迎",而是"我们来了"

教女儿手把手写下名字的瞬间,一切即将反噬。

写一个胖胖的"乐瞳",或许是希望用此刻的快乐去填满那个越扯越大的"洞"。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咒》的主题,仍旧是人性与邪念。

佛母庙的泥人,可以因为若男那时的善而集体朝向她;神婆店里的神像,也会因为不敌恶意而转身背离。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这才是柯孟融想要表达的。

最可怕的咒。

不是经文,而是被经文掩盖的邪念。

说到这里,Sir也理解大家所说的"晦气"。

它何尝不也是一种"咒语"。

当我们面对未知的,非常规的,甚至触碰禁忌的力量,闭起眼睛,张嘴念咒,似乎是最本能也最安全的反应。

具体到电影,这股"力量"则是某些冒犯的表达。

别的片子暂且不提。

这在恐怖片领域,简直重灾区——

华语巅峰《双瞳》,曾被认为是X教题材;

韩国的《娑婆诃》,被指出是对传统佛学的贬低;

北美的《午夜凶铃》,传递诅咒录像带,更是对观众大不敬……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我不觉得她晦气

幸好。

后来我们渐渐知道了:

这些恐怖片的确在传播某些犯禁的思想。

比如《双瞳》以极端的禁忌凝视人性逼上绝路的失控;《娑婆诃》以佛教切入,面对那些善恶之间难以厘清的纠缠;《午夜凶铃》录像带流传到最后,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整个社会施加在一个女子身上的恶意与麻木……

是的。

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晦气"都是导演故意而为之。

为的是模糊现实与电影之后。

那砸向麻木的当头一棒。

就像《咒》的最后。

当母亲来到佛母像面前,用红布缠上眼睛,念着咒语,试图以蒙蔽视线的方式得到救赎。

我不觉得她晦气

结果怎样?

她失败了。

但也成功了。

因为当她选择放弃个人的意志。

将所有的不安、罪过、忏悔,通通献祭给一尊看似强大,实则神秘的"神像"时。

她自己。

也变成了另一个传递恶意的"佛母"。

我不觉得她晦气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穿Prada的南瓜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版权声明:虚像 发表于 2022年7月10日 pm4:03。
转载请注明:我不觉得她晦气 | 快导航网

相关文章